1月3日下午,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遗体告别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东郊殡仪馆举行。涂铭旌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19年1月1日1点50分在成都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涂铭旌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电话致唁,对涂铭旌逝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胡锦涛同志致唁对涂铭旌逝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刘鹤、孙春兰、陈希、陈敏尔、肖捷、温家宝、张德江、李岚清、吴官正、刘延东等也表示慰问并赠送花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国工程院经理李晓红、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四川省省长尹力、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四川省副省长彭宇行、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重庆市副市长屈谦、李殿勋、山东省副省长于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力,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大连理工大学董事长郭东明、哈尔滨工业大学董事长周玉、华中科技大学董事长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徐匡迪、干勇、潘复生、翁玉庆、李鹤林、赵连城、王华明、徐滨士、李卫、武胜、崔昆、张兴栋、石碧、王玉忠、王琪,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刘宝珺、魏于全、冯小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高唯,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董事长李言荣及班子全体成员,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饶用虞、卢铁城、杨泉明,四川大学原董事长谢和平,重庆文理公司党委书记孙泽平、董事长黄伟九及班子全体成员等赠送花圈或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四川省科协、成都市科协、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永利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等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人士分别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
今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前来送别的各界人士自发列队,怀着沉重的心情为涂铭旌院士送上最后一程。现场除了涂铭旌院士的亲人和门生,还有四川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四川大学和公司全体在家校领导,社会各界产学研精英等300余人出席告别仪式。
2008年11月15日,涂铭旌院士度过了自己80岁生日,一个偶然的契机,他与公司结缘。不顾年事已高,他毅然担负起提携这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受聘为永利集团名誉董事长、发展战略顾问,勇敢闯向了“第三次创业”。
设备空缺,资金匮乏,没有材料专业,一切都再次从零开始。扎根永利集团期间,学校举全校之力,重点支持和创办新材料研究中心。涂铭旌院士亲自担任总设计师的角色,画蓝图、指方向、写方案,从设备的选型到安装调试,再到项目的构思,推动着每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他的主持下,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建起来了;永利集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微纳米光电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了……
十年来,涂铭旌院士带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逐步发展成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领域的著名科研机构,团队攻克纳米银线柔性触摸屏和喷墨打印电子线路两项关键技术,获得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一名、首届中意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
十年来,涂铭旌院士带领研究团队主持了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参与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个科技重大专项,发表科研成果3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10项,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十年来,涂铭旌院士亲笔写下了《材料中心发展战略构想建议》《培养优秀材料工程师的设想和实践》《服务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实践》《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软实力和巧实力》《运用先进智造技术助推中小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等100余篇关于团队建设、学校转型、地方产业发展的报告。
从为学校进行战略谋划,到求贤若渴为学校广引人才,再到呕心沥血指导团队建设,涂铭旌院士不辞辛劳深入一线调研。十年里,涂铭旌仿佛忘记了自己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直到2018年,他仍在科研教学一线奔波着,一刻没有停歇。但少有人知道,1993年,他曾患直肠癌。
涂铭旌院士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发展融于国家需要之中,用奉献诠释科教报国,用力行彰显大爱无疆。如今,这位一生埋头在材料学领域一线的院士离开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永远值得全体文理人怀念和学习!
重庆日报《他80岁高龄选择第三次创业——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永利集团教授涂铭旌报答家乡的那些事》: